在常州古運河的漣漪中,一聲跨越千年的水韻回響正被童心喚醒。由常州市天寧區水利局、天寧街道辦事處、艤舟亭社區黨總支共同舉辦的“水韻童行·點滴成川”——2025年天寧區節水小衛士行動拉開帷幕,將古詩文中的柔情、甲骨文的墨香、實驗室里的微光與河岸的足印共同編織成一張立體水網,讓青少年在文化浸潤與科學實踐中,完成對生命之源的全新認知。
水脈尋根:在古詩文與甲骨紋路里觸摸文明
竹簡展卷間,一首《引水行》古詩手勢舞拉開了序幕。伴隨著悠揚的古樂,來自延陵小學的學生代表用肢體語言詮釋著唐代詩人李群玉筆下“一條寒玉走秋泉”的靈動與“十里暗流聲不斷”的壯闊。簡單易懂的詩句與與當代節水童謠形成跨越時空的對話,這是文字的解密游戲,更是在文明基因里尋找節水意識的原始密碼。在甲骨文里尋水脈環節,孩子們化身考古學者,在“川”“河”“泉”等古老文字的象形結構中,發現先民與水共生的智慧。當稚嫩的手指似水波紋般在空中描摹,常州古運河的槳聲與殷墟卜辭的祈雨聲竟產生奇妙共鳴。
延陵小學學生體驗《引水行》古詩手勢舞
水滴探秘:在科學實驗中體悟生命循環
為了將抽象的科學原理化作觸手可及的生命體驗,在互動問答和水循環小實驗環節,工作人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解了水循環中的每個要素,并通過實驗裝置模擬了水從蒸發、凝結到降水的全過程。孩子們親手描摹出整個循環,并觀察期間水的變化,親眼見證了一滴水的奇幻漂流,在寓教于樂中掌握了科學原理。期間增設創意DIY,他們發揮想象力,用五彩繽紛的顏料在香薰地球蠟燭上描繪出自己心中的綠色地球夢,一筆一劃作都寄托著對地球母親的美好祝愿,也表達出保護環境、節約用水的決心與勇氣。
延陵小學學生體驗《引水行》古詩手勢舞
足跡丈量:用腳步書寫護水宣言
在"徒步丈量古運河"的實踐場中,孩子們用腳步丈量河流,用眼睛觀察水質,用心靈感受水與城市的關系。這種親身體驗,讓節水意識從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行動,是節水理念的立體實踐課堂。5公里徒步變成了移動科考,他們在北市河畔記錄排污口坐標,用畫筆拓印沿途美景,在最終抵達天寧街道節水教育基地時,記錄本的圖文、心中所思所感,已悄然拼湊出完整的水系生態圖譜。這種“行走的課堂”設計,讓地理課本上的等高線真正流動起來。正如一位參與活動的學生所說:“以前覺得節水離我很遠,現在才知道,每一滴水都與我息息相關!”

延陵小學學生徒步前往節水教育基地
宣傳引領: 形成全民節水“凝聚力”
水,連接著過去與未來,連接著文化與科學,連接著個體與自然。下一步,天寧區將充分利用“中國水周”“世界水日”“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”等時間節點,在轄區范圍內組織開展各類節水相關活動,使市民自覺踐行節水、護水行動理念。通過節水型企業、節水型公共機構、節水型居民小區等載體完善,逐步規范水資源管理、擴大整體覆蓋范圍,在嚴格落實“節水優先、空間均衡、系統治理、兩手發力”新時期治水方針的同時,營造“人人節水、人人惜水、人人愛水”的濃厚氛圍,不斷鞏固節水工作成效。
活動人員在節水教育基地合影留念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