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,鐘樓區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要求,以工業污染排放控制區雨污分流改造為抓手,通過“四更”舉措構建全鏈條治理體系,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。
一、組織謀劃更健全
創新構建“河長牽頭+專班推進”雙軌機制,由區級河長統籌協調,聯合生態環境、住建等部門及屬地板塊,構建“河長統籌、部門聯動、屬地落實”的三級責任體系。在市排水管理部門技術支持下,明確“改造標準、實施路徑、時序安排”三大要素,形成“一廠一策”工作矩陣。
二、責任壓實更嚴格
建立“河長+部門+企業法人”三級責任鏈,通過河長巡查交辦、部門跟蹤督辦、企業自查整改的閉環機制,重點整治雨污管網錯接混接、破損滲漏;雨污管網圖及雨、污排放(接管)口設置不規范;上、下水量明顯不符合邏輯關系等突出問題。對進展滯后企業啟動約談程序,確保整改責任落實到位。
三、服務指導更精準
河長牽頭、部門協同,分片召集部署推進會,采取“牽頭指導、分工督促、貼心服務”方式精準有效推進整改工作。聯合市排水管理和區住建部門開展“專項督導+聯合執法”,形成“排查-整改-復核”閉環。屬地板塊建立“一對一”包聯機制,對有專項資金申報意愿的企業,全程做好個性化指導服務,切實減輕企業治污成本。
四、質量把控更全面
實行河長壓茬跟蹤和“企業自驗—板塊初驗—部門核驗—專家抽驗”四級驗收機制,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質量評估。運用無人機航拍、水質快速檢測等技術手段,實時監控改造進度和效果,及時預警糾偏。區河長辦將河道水質情況納入考核,聯合鐘樓生態環境局開展“回頭看”專項督查,確保治理成效長效鞏固。
通過深化河長制實踐,鐘樓區正逐步實現工業污染治理從“被動整改”向“主動治理”"轉變,為流域水環境質量提升注入持續動力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