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積極落實“532”發展戰略和新一輪太湖治理工作部署,加快全市水利高質量發展,制定本行動方案。
一、總體要求
(一)指導思想
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,積極踐行新時期治水思路,緊扣“國際化智造名城、長三角中軸樞紐”城市定位,加快推進水利重點工程建設,為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常州答卷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。
(二)主要目標
按照“開工一批、推進一批、儲備一批”的要求,加大基礎性、全局性水利重點工程推進力度,形成項目實施有序、儲備充分的良好態勢。未來三年計劃實施重點水利建設項目64個,匡算投資約110億元。通過推進水利重點工程建設,流域、區域防洪減災體系逐步完善,水安全保障實現新提升;河湖生態功能持續改善,水系連通性明顯增強,水生態保護實現新成效;城市防洪工程建設加快推進,農村河道引排能力明顯恢復、生態環境有效改善,城鄉水利建設取得新進展;幸福河湖建設成效顯著;水利的支撐和保障作用進一步顯現。
二、重點任務
(一)統籌推進骨干工程建設
協調推進流域、區域治理,堅固防洪屏障,擴大洪澇外排,加快完善安全可靠、協調配套的骨干水利工程網絡體系,著力提升防洪減災能力。三年計劃實施水利重點骨干工程13個,匡算投資24.2億元。
持續推進流域治理。繼續實施長江堤岸應急及常態化治理,推進長江揚中河段二期(應急治理)工程建設。推進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新北區境內涉鐵專項建設,實施蘇南運河堤防運北片新閘至大運河東樞紐段達標加固工程。
持續推進區域治理。繼續實施老桃花港、中河、扁擔河等區域骨干河道治理。加快推進湟里河、剩銀河、夏溪河等中小河流治理。加快實施溧陽市塘壩、金壇小水庫、塘壩等除險加固,提高丘陵山區防洪能力。
(二)大力推進幸福河湖建設
堅持生態優先,加大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,促進河網水系連通,提升水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,筑牢生態基底。三年計劃實施生態河湖建設工程35個,匡算投資72.2億元。
提升河湖水生態。繼續推進溧陽市長蕩湖、武進區滆湖退圩還湖,實施環湖堤防加固和水生態修復工程,加快推進太湖、滆湖生態清淤工程,打造一流的生態和發展環境。強化河道水環境綜合治理,推進武進區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縣,新北區牛郎村水環境綜合整治、建新大溝綜合整治,鐘樓區杏塘水系整治,常州經開區宋劍湖綜合整治等工程,優化水環境、改善水生態。
促進河網水系連通。持續完善暢流活水工程體系,推進實施武進武南片區防洪排澇及調水暢流工程。打通水系連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推進新北區祁連河、鐘樓區梧桐河等水系溝通,逐步恢復水體自然連通。
(三)著力推進城鄉水利建設
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,增加排澇動力,優化水資源配置,推進河道引排及水環境持續改善,進一步提升城市、農村防洪保障能力。三年計劃實施城鄉水利建設工程16個,匡算投資14億元。
提升城市防洪能力。分片有序推進城市防洪建設,實施武南片防洪除澇節點樞紐、金壇小柘蕩排澇站、武進區協同創新園配套閘站、鐘樓區城區城市防洪排澇工程等項目,加快完善城市防洪工程體系。
完善農村水利設施。實施農村圩區達標工程,加高加固圩堤,穩步提高防洪排澇標準。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,實施農村生態河道建設,農村溝塘輪浚,恢復河道引排和改善水環境。推進溧陽市、金壇區庫區及移民安置區村莊環境整治,提升水庫移民獲得感。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強組織領導。加強對水利建設的組織領導,強化政策銜接和工作協調。各級政府按照行動方案的目標和任務,落實責任、精心組織,層層抓落實,穩步推進項目落地。加大力度抓好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進度,細化項目實施方案,逐項明確任務分工和時間節點。強化項目建設績效考核,及時跟蹤督辦各項任務推進落實情況,組織對每年度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估,并納入河長制工作履職評價。
(二)強化要素保障。加強土地要素保障,依據國土空間規劃開展項目用地及規劃審批工作,為水利重點工程建設提供支撐。加強資金要素保障,加大財政資金支持,積極爭取國債資金、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、政府債券資金支持,確保地方配套資金落實。充分運用市場機制,深化與金融機構合作,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投入,加快建立多元投資渠道。
(三)提高建設質量。加強對勘測設計和施工全過程把關,施工過程嚴格落實“項目法人負責、施工單位保證、監理單位控制、政府部門監督”的質量管理體制,強化建設質量管理。
|